大清秘史:多尔衮为什么不做皇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18 10:36:51  阅读:6539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柳岩
​爱新觉罗·多尔衮(公元1612-1650年),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少年时多次随兄出征蒙古与明朝,因屡建功。

爱新觉罗·多尔衮(公元1612-1650年),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少年时多次随兄出征蒙古与明朝,因屡建功勋16岁而获“墨尔根代青贝勒”(满语“聪明王”)之号,成为正白旗旗主(与兄阿济格分别持有正白旗15个牛录,阿济格年长为旗主,因阿济格代多铎说亲,被废旗主,多尔衮继而成为正白旗旗主)。其兄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并于第二年以摄政王身份率八旗军入关。他是确立清初政权及清廷各项政策的最重要的决策者,加封至“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庙号成宗。不久,追论其生前谋逆罪,被削爵。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复还睿亲王封号,追谥忠,配享于太庙。

为什么多尔衮不自己做皇帝呢?

①努尔哈赤有遗诏,规定皇位的继承要满洲贵族来讨论。当时主要有七个人的意见举足轻重:四个亲王,就是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豪格;还有三位郡王,就是阿济格,多铎和阿达礼。当时,最有希望夺得大位的是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八旗甲胄从实力对比看,豪格有正黄、镶黄和正蓝三旗的支持,多尔衮有正白、镶白两旗的支持。那么,其余三旗——代善父子掌管的正红和镶红两旗、济尔哈朗掌管的镶蓝旗的意见就至关重要。但代善却不明确表态。相持不下之时济尔哈朗,提出一个折衷方案:让既是皇子、又不是豪格的福临继位。多尔衮权衡利弊:如果自己强行继位,势必引起两白旗与两黄旗的火并,其后果可能是两败俱伤;让豪格登极,自己既不甘心,还怕遭到豪格报复;而让年幼的福临继位,则可收到一石三鸟之利——打击豪格,自己摄政,避免内讧。

所以不是多尔衮不想继位,实在实力还不够强大。双方角力最后只能推举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人选-顺治。

除了豪格以后,多尔衮大权在握,封为皇父摄政王,其实与皇帝已没有什么区别。这时候再想当皇帝那叫篡位,冒天下之大不讳去篡位,恐怕他没有这么糊涂。后世还是想留个好名声。

②当时多尔衮真正完全掌握的也就是两白旗和镶蓝旗三旗,两黄旗毫无疑问是皇太极的嫡系,只能接受皇子即位,其他三旗,代善等人立场含糊,当真多尔衮要当皇帝只怕满洲八旗就要自己分裂了,当时外敌——明军是最大威胁。所谓壤外必先安内,也不是多尔衮不想,情势不允许罢了。清军入关以后,要让汉臣臣服,福临的皇位成为正统,多尔衮这个时候当皇帝就是宗室篡位,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③他实际比皇帝权利大的多,权臣如果过于专权,报应更快,下场更惨。清王朝的多尔衮身为皇帝之子,皇帝之弟,皇帝之叔,作为一代摄政王,多尔衮降吴三桂,进军北京,建立清朝,灭李自成余部,射杀张献忠,绞死南明弘光帝,击破金声恒、李成栋、姜瓖三位明旧将的反叛;他又革除前朝弊政,交好漠西蒙古,把藏原回疆一收宇内,实现“以汉治汉”的统治方针,又令满汉官民可以互通婚姻,实现“满汉一家”的治国大计,可称得上是文武全才,智勇双全的一代人杰。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