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立足新发展阶段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进入“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要求,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近日,总书记在河北省承德市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这对于在当前复杂形势下全党把握经济工作基本方向,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具有突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浙江省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础。这是空中俯瞰浙江省诸暨市十里坪村的村落景区。
深入领会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
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协调行动、开拓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明确要求,“无论是中央层面还是部门层面,无论是省级层面还是省以下各级层面,在贯彻落实中都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这是对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要深入领会和把握。
“完整把握”,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科学把握五大理念内在的深刻联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一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主旨相通、目标一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逻辑体系,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五大理念时,明确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创新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居于核心位置,协调是要处理好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绿色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融入其他建设中去,开放是实现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发展成果的实现形式。这五个理念,每一个都是事关发展全局的综合性概念,每一个都与其他理念紧密相关,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都是丝丝相扣的,而不是独立存在的。因此,把握新发展理念,要从内在逻辑出发,必须是有机的、融合的认识,而不能是割裂的、片面的解读。
“准确理解”,就是要结合当前形势和要求,科学认识新发展理念在新发展阶段的深刻内涵。新发展理念提出以来,经过“十三五”发展实践的检验,已经充分证明是科学的、正确的理念,是适应当今中国发展需要的理念。随着党中央对“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战略部署的启动和推进,新发展理念在新的阶段必将焕发出更强的活力和动力。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发展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也要求指导发展的方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十四五”时期,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上的突破,就必须把创新的着力点放到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上来,特别要清醒认识在基础研发上的差距,奋起直追。要看到发展中还有很多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有待解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还有许多复杂交织的难题需要破解,要更多地用协调的理念去提高发展的平衡性。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十四五”时期新的重大战略,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和绿色转型的重大任务,要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来对待。今年以来的外贸数据是对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有力佐证。“十四五”时期,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更要坚持扩大开放、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才能在国际竞争和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共同富裕是迈上现代化新征程后的重要目标,也是共享理念的终极体现,要按照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的部署,在“十四五”时期探索好具体实现路径。这些都要求更加自觉地学习和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要义,更好地把握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基本方向。
“全面落实”,就是要树立全面系统的思维,用统筹的办法推进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和落实。新发展理念在理论认识上是一个整体,在落实中也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全面的现代化,推进新发展理念的落实,必须统筹兼顾、协同发力,努力实现多目标的动态平衡,而不能单兵突进、顾此失彼。
具体到“十四五”规划的任务落实上,五大理念与经济社会领域的任务,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不是创新只对应科技,绿色只对应生态,而是在每一个任务中都要全面地去贯彻和落实。如在产业发展中,既要通过创新夯实产业基础能力,也要通过完善区域布局做强产业集群,还要从民生需求出发提高产品供给质量。再如,在建设强大国内市场过程中,既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也要坚定不移扩大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还如,在空间布局上,要从城市建设、农业发展、生态保护的需要出发,统筹划定“三区三线”,实现不同开发保护要求在国土空间上的均衡布局,在具体的生态保护工作中更要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思想,等等。
当前贯彻新发展理念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工作中都要予以关注,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不能畸轻畸重,不能以偏概全。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有序推进各项经济工作,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做好当前和更长时期的经济工作,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各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总体情况是好的,态度是积极的,工作也是有力的。但由于有的干部对新发展理念存在认识偏差,主观上、客观上会带来一些执行上的偏差,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会对全盘工作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以下几个倾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只抓一隅,忽视全局。从学习层面来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并不难,难的是在具体工作中坚持做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的地方没有全面掌握五大理念内涵,只取自己眼中一叶,突出宣传某个理念,口号以偏概全,甚至认为其他理念与本地无关,导致工作部署畸轻畸重。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还没有彻底从过去的唯GDP论中转过来,主要精力过度集中到某个领域、某些项目上,忽视了本地区民生、环保、安全等工作的协同推进。有的在认识上把“双循环”看成是两个闭环,有意无意地不谈开放、不推开放,甚至错误解读中央精神。还有的没有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引起足够重视,甚至在防疫抗疫工作上出现松懈,影响了全国发展大局。
片面理解,片面执行。如果对五大理念局限于字面上的认识,机械地去推进落地,就难免带来资源的浪费、付出发展的代价。有的地方认为“创新”就是发展新产业,不顾本地基础条件和人才科技储备情况,盲目布局一些所谓“战略性新兴产业”,导致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概念遍地开花,实际上很多是缺乏技术含量、只有名称噱头的重复建设项目,未来竞争力可想而知。有的地方把乡村振兴简单理解为在农村盖房修路,未从城乡协调角度统筹推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干了不少事倍功半的活。也有的对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动力作用没有足够认识,在城市设置不应有的落户门槛,阻碍了城镇化工作的有序推进。还有的地方把“共享”等同于平均主义,搞了一些不务实的公共服务“面子工程”,给地方财力带来沉重负担。
只顾当前,不管长远。新发展理念是管长远的理念,要求各级干部有久久为功的意识。但在实际工作中,急功近利的现象尚不少见。疫情之下,去年中央提出“六保”的重大任务后,有的地方却只顾保数据,不管保企业,对纾困工作不够重视,对市场主体不够关心,未能从根本上着手稳定本地区市场环境。有的地方因一时困难,怕在横向比较中落伍,急着做表面文章、玩数字游戏,干了一些透支未来的事情。特别是有的地方在开局之年不顾自身能力蛮干硬干,铺摊子、上项目不亦乐乎,放大了区域性金融财政风险。在生态保护工作中,也存在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有的没有抓住生态系统的规律,不去思考如何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而是只通过种一些树、养一些花糊弄,起不到修复生态的效果。
投机取巧,过度执行。新发展理念是科学的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就要按科学的方式办事,注意把握好工作节奏和力度。但有些工作在推进过程中,由于各方利益交织,如果不能遵循正确的路径,就会出现变形和走样。以今年上半年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例,就存在一定的“跑偏”现象。有的地方一看这是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先不结合本地实际做深入研究,就一窝蜂而上,急不可耐地出台各种超越发展阶段的方案,大搞运动式、口号式减碳,还互相攀比,生怕自己目标定得低了,生怕本地区口号喊得不够响亮。中央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很多地方就搞层层分解,每一级都把碳达峰的时间提前,形成越往下碳达峰时间目标越超前的怪圈。有的行业、企业也立功心切,明明本身是高排放的源头,减碳不可能一蹴而就,却纷纷作浮夸的表态。还有很多机构蹭热度,推出形形色色奇怪的研究和产品,各种牌子满天飞,对此也缺乏及时引导和纠正。
上述问题的出现,有深刻的思想根源,需要进行深入剖析。一是没有打通学与用的通道。很多干部学习理论的时间不少,但浮于表面和形式,不走心,认为理念只是“虚”的东西。一旦到了实际工作中,就会另搞一套,或是按惯性思维办事,思想上和行动上没有真正转到新的发展轨道上来。二是没有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把握不住全局工作与具体工作的结合点,讨论不多,调研不够,缺乏清晰思路。对于中央精神,要么机械执行、“套娃”式落实,要么用力过猛、做过头事。三是没有摆脱功与利的诱惑。有的干部做事动机不纯,本位意识作怪,推进工作只为引起领导关注、博眼球赚表扬。特别要看到,今年地方各级将陆续换届,在这个过程中,有的为出政绩想“冲锋”,有的提拔无望就“懒政”,这些都会对经济工作带来一定干扰和影响。
统筹推进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政治要求。越是形势复杂、任务艰巨,越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越要把党中央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落实到工作中去。做好当前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要深入认识和纠正贯彻新发展理念中的一些偏差,从讲政治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系统观念统筹推进“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的落实。
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时期工作的主线,也是“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线,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为应对疫情冲击,国家曾出台了一些在需求端稳定增长的举措,“十四五”时期也要在构建强大国内市场方面持续发力,但这些并不意味着经济工作要走回以需求刺激为主的老路,而恰恰是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通过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在更高水平上形成供需的动态平衡。因此,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就是要防止在工作中出现方向性的偏差,确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对此,各地要吃透精神,认真落实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任务。
要抓住关键点发力见效。经济工作的内生动力从何而来,靠的是深化改革开放。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对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选取真正的重点堵点难点集中攻关,以重点突破带动引领发展格局的战略转型。这就要认真选好工作的着力点,力争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在创新发展方面,要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科技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攻克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有效突破产业瓶颈。在协调发展方面,要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深化土地制度、户籍制度改革。在绿色发展方面,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在开放发展方面,要稳步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建设,完善市场准入和监管、产权保护、信用体系等方面的法律制度,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在共享发展方面,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等等。
要注重地方示范引领。贯彻新发展理念,既要把握好基本精神和基本要求,也要注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这就需要通过一些地区示范引领,带动其他地区更好谋划和推动发展。近年来,党中央陆续对一些地区赋予改革示范的新使命,如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出台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等。这些地方积累的改革经验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示范意义,要及时复制推广。同时,在推动“十四五”规划明确的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落实过程中,也要及时发现和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当前,还要特别注意防止“为了出政绩不顾条件什么都想干”的倾向,确保各地换届工作平稳有序完成。
要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对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作出重要部署,这是当前一项重点任务。由于近期疫情反复,对消费、投资等带来一定影响,也必将对“六稳”“六保”带来新的压力。加上外部输入性风险始终存在,不能掉以轻心。一方面要继续巩固经济恢复向好势头,以经济高质量发展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止在处置其他领域风险过程中引发次生金融风险。另一方面也要压实各方责任,防止由于地方工作不当引发区域性风险。还要看到,落实新发展理念,需要正确的宣传解读,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最近一段时间,针对经济工作部分领域,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观点和言论,对市场主体的预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对此要引起高度重视,加以正确引导。要把政策的宣传解读摆到和政策制定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经济工作的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准确、全面、客观地传达中央精神,更好地凝聚各方共识,形成发展合力。(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董煜)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原标题:清华大学董煜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