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培训乱象调查
企业观察报记者 孟繁勇
目前针对企业家的各种培训班,有名校自己办的,也有和外单位合作的,而所谓咨询、培训公司的门槛很低,得到授权,请一些教授,就可以开班;培训班的教材五花八门,课程设置往往缺少系统与章法;具有国际色彩的培训往往是国外几日游。
滥授权、乱收费、教材不规范、师资不稳定
中国企业家培训市场近年发展迅猛。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市场每年的营销金额已高达近20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有不低于1000家面向企业家的所谓专业培训机构开班办学,吸引着人群庞大的企业家群体。
《企业观察报》记者近日调查的情况显示,虽然针对企业家培训的一些专业机构比如中欧商学院、长江商学院已开始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是目前这个市场也还缺乏必要的规范,其中不乏浑水摸鱼、竭泽而渔之徒,有些机构眼里只有“钱”字,学费动辄数十万,广告宣传基本上是虚假欺骗,授课方式基本上是洗脑“传销”,这些“乱象”不仅引起了一些企业家的不满,也引起企业家培训行业本身的警惕。
乱象一:滥授权、乱收费
李明(化名)是一名培训销售代表,他销售的是包括北大、清华在内各知名高校的企业家培训课程。
李明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各知名高校中由本校主导的企业家培训班相对而言还算比较可靠可信。他所销售的企业家培训课程,大部分为挂靠高校的“合作办学”。
他说:“培训时间长短不一,最长为一年,最短为一个月,每周六、日上课。根据课程设置不同,收费1.2万至16万元不等,面对董事长的培训班,收费36.8万元。”
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经常有公司通过各种关系主动找上门来,以知名高校的名义对外宣传招生,开一些“国学班”、“总裁班”、“高级经理人班”等等名目繁多的班级,授权情况非常乱。
此言非虚。《企业观察报》记者手上有一份某国内知名高校与某个人的合作协议。其合作内容第二条标明“本项目的培训对象是企业总裁、中高层管理者以及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员”字样。在该合作协议代理费用分配比例方面,标明“培训班已开课,且全部费用均已到账后二十个工作日内,甲方(指高校)将代理费返还乙方(指合作单位)。”
上述业内人士坦言,针对企业家的培训班利润惊人,如有充足资金周转,一年赚2000万元不成问题。高校为防止合作单位出问题,通常会把学费收取押后一年,如未出现投诉等问题即给合作单位返钱。“学校什么都不管,招生、请培训讲师、设置课程等等都由合作单位负责,学校只给一个授权,允许合作单位用学校的名义招生,学校方面提成33%至40%。”
一位北大内部人士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也坦承,目前针对企业家的各种培训班,有学校自己办的,也有和外单位合作的。他说,“北大对于合作办培训班有严格的管理,以避免出现教学质量下滑的情况发生,但也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
对此,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才战略研究所所长陈富表示,事实上所谓咨询、培训公司的门槛很低,“得到授权,请一些教授,就可以开班” ,这是一种混乱现象。
一位北大内部人士在接受《企业观察报》记者采访时也坦承,目前针对企业家的各种培训班,有学校自己办的,也有和外单位合作的。他说,“北大对于合作办培训班有严格的管理,以避免出现教学质量下滑的情况发生,但也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
对此,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才战略研究所所长陈富表示,事实上所谓咨询、培训公司的门槛很低,“得到授权,请一些教授,就可以开班” ,这是一种混乱现象。
乱象二:教材不规范、师资不稳定
《企业观察报》记者还发现,各种企业家培训班的教材五花八门,课程设置也往往缺少系统与章法。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各教育机构对企业家培训课程,大致使用的教材为以下几种:一种是国外原版引进。第二种是国内高校组织力量编写。第三种是教育机构自行组织,没有正式出版,只做成课件在培训班内部使用。
北京大学负责企业家培训班工作的王老师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北大为企业家培训班教授使用的教材,由北大组织力量自己编写,“也参考了国外的一些教材,以更利于中国本土企业家的实践。”
中欧、长江等商学院有关人士表示,他们部分使用的是国外的原版教材。
李明透露,目前国内针对企业家培训的课程,因为必须取得授权,很少使用国外的教材。但由于各教材彼此互相引用的情况非常多,到最后也不知道是谁的内容,国外版权方也无可奈何。“教材的问题如何解决,目前还没有好方法。讲课内容大多依据西方管理学理论。”
李明告诉本报记者,他所代理销售的课程,虽然打着国内知名高校的名头,但很多设置的课程并无现成的教材。“只有自己编,从这本书上找一段,再从另一本书上找一段,通常教材都是拼凑的。”
在教材使用混乱的同时,各种企业家培训的讲师队伍通常也不稳定。
某教育培训机构工作人员唐昕龙介绍,目前,针对企业家培训的讲师,国家并没有颁发专门的培训资格证,大多数是由各高校教授、知名企业家、业内知名人士等担任,甚至还有刚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来讲授,“可以说讲师们都没有培训资格证,似乎谁都能讲,似乎什么都能讲。”
唐昕龙说,“草台班子以短期培训为主,在仓促情况下开班,必然会造成课程设置不清晰,教学质量下滑,还往往出现招生时邀请的名师,到开课时并不出现的情况。”
李明所代理销售的企业家培训课程,有一部分由草台班子构成,没有硬性的门槛,皮包公司也可以办班。他说,“任何一个管理咨询的公司,都可以以企业家培训班的形式开设培训班。只要能够拉到名校的许可,找到讲师,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能够把课程卖出去。”正因如此,这个行业里出现了课程销售代表。李明说,“提成很高,企业家购买一门课程,会得到30%至50%不等的提成。比如说,董事长班三人以上35%,五人以上50%等等。”
乱象三:洗脑式授课教学
讲师站在台上,拿着话筒大声喊着口号。朱怀广和其他100余名学员都站起来,一起喊着,“我是最棒的。” 这看起来像是一堂传销课的场景,朱怀广回想起来仍有很强的“场景感”。
朱怀广是甘肃兰州一家中型企业的拥有者,在当地商会报名、来到北京参加了一场针对企业家的培训课程。
“实话实说,这两天的培训收费6000元,回去想想似乎没有得到什么,但当时就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似乎培训师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对的。晚上在酒店梳理当天的课程,却发现对自己的企业没有什么帮助。”
正是因为这一点,接下来朱怀广并没有报名该培训机构为期一年的营销管理培训班。“学费22万,如果有用,能够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值。问题就在于两天的课程,当时让人觉得像是被洗脑了一样。仔细一想,不是那么回事。”
与朱怀广同来的3位企业家,则当场报名参加了为期一年的培训班。
对于培训班这种洗脑式的营销方法,唐昕龙非常熟悉。“基本上都安排在能够容纳上百人的场所,比如说酒店会议室等。这种培训时间短,一至三天不等,目的不是讲什么,而是通过短期培训对企业家进行洗脑式灌输,让企业家购买更长时间的培训班课程。”
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企业观察报》记者,此类短期培训班一般都会有问答环节,回答的学员基本上都是安排好的托。“讲师都会说,你很眼熟啊,托就会回答,我是第几次来听的。为什么来听呢?因为参加了培训,能够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老学员”们的回答,往往会得到新学员的响应。上述人士说,“比如说讲一次营销管理的课,企业家们遇到的问题往往是共性问题。培训机构早已摸透企业家的需求,对症下药,又有例子摆在面前讲,培训课如同演戏一样,课堂氛围非常好。洗脑式的课程设置往往对企业家影响巨大,他们把企业家的兴趣提起来后就不讲了,如果企业家想接着往下听,就得交钱参加长期培训班。”
唐昕龙介绍,一般来讲,由知名高校商学院直属的培训,课程还比较系统。而由高校与外单位合作的培训班、社会化组织主导的培训班,常见洗脑式传销授课。他说,“这种课程听完以后感觉挺好,但无法解决企业家的实际问题,目的只在于鼓动企业家的情绪,在短时间内控制企业家的思维方式,方便培训机构二次销售。”
还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在企业家范围内比较流行的“禅修”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洗脑式课程。培训机构将企业家拉到深山老林、寺院里去讲课,非常受企业家欢迎。“道长李一没有被抓起来以前,据传有上万名企业家弟子。有一些知名企业家去参加专门针对企业家开办的清修培训班,马云[微博]等也是学员,福布斯富豪榜上的一些企业家也经常去。”
乱象四:国际“野鸡”机构迷人眼
72.8万元,14天,访问美国苹果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微博]、纳斯达克[微博]、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等世界最著名的公司总部,与高层管理人员交流,了解财富500强公司的运作体系……
这是企业家王军(化名)的亲身经历,他参加了国内某教育培训机构专门针对企业家开办的国际培训班,最后得到了一张由美国西太平洋大学提供的结业证书。他说:“感觉上没有得到什么有益的经验,只是去美国旅游了一圈。所谓的世界经济学家根本没有出现,也没有给我们讲课。”
王军至今不知道的是,他参加的所谓国际培训班,类似唐骏[微博]上过的“野鸡大学”。
王军的遭遇并非个案,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家培训市场的火爆,国内众多教育机构都开展了企业家国际培训班的课程。而中国庞大的市场,也吸引了国外商学院纷纷进入,这块市场更是一时鱼龙混杂。
对此,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人才战略研究所所长陈富介绍,目前国际商学院进入中国分两类操作模式:第一类是国内知名高校与国际商学院合作项目,企业家培训班规模较大,教学模式严谨。比如由昆明学院与泰国兰是大学、泰国正大管理学院联合成立的东盟商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毅伟商学院也有合作,双方的合作项目是EMBA及EDP。从2009年起,中国国际工商学院开设了非洲项目。2011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与法国埃塞克工商学院、美国达特茅斯大学塔克商学院、德国曼海姆大学商学院和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商学院也联合宣布成立“商学院商业与社会全球联盟”,旨在促进和加强成员商学院间在教育、研究及培训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这成为国内知名高校借国际品牌谋事的操作模式——一些高校开展国际交流的同时加速了规模扩张。
第二类操作模式,则是国外商学院在国内开设培训班,将中国企业家送往海外培训,具体操作的主要都是国内公司。王军所遭遇的,正是第二类企业家国际培训班。
北京大学负责企业家培训项目的王老师介绍,目前具有国际色彩的培训机构往往非常混乱。开办针对企业家的培训班,以出国考察、学习、听国际大牌经济学家授课为幌子,并且声称结业时会由国外高校颁发结业证。是打着去国外著名大学培训的名义骗国内企业家的钱。“这些培训机构声称可以拿到国外知名大学的学位,对国内企业家来说是一种诱惑。欧美一些国家的部分高校培训课程比较简单,发证条件也很简单,但我国往往并不承认这些学位证明。”
唐昕龙认为,这种培训,实际上就是将这些企业家忽悠到外国。“交了钱,出去玩一趟,用英语授课,大多数企业家也听不懂,回国时带着一张‘野鸡大学’的结业证就回来了。”
相关组文:
企业家22.8万上培训班只为缔结官员:何时都是铁关系
企业家举报清华北大偷税:非学位教育开收据违法
长江商学院学费高达72万 自称非盈利难被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