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集团旗下大歌星KTV谢幕 80多家店全部关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08 19:00:23  阅读:1290 来源:新浪财经 作者:郑雪儿
​  80多家店下周全部关闭 糖潮KTV已接手10家  量贩“老大”万达大歌星KTV谢幕  不同于已经成为“院线第一股”的万达院线,。

  80多家店下周全部关闭 糖潮KTV已接手10家

  量贩“老大”万达大歌星KTV谢幕

  不同于已经成为“院线第一股”的万达院线,万达[微博]集团旗下的大歌星KTV却完全背道而驰,80多家门店下周将全面退出KTV领域,或被转让,或改变成餐饮、商铺等其他业态。那么,为什么同属文化娱乐板块的院线和KTV却有着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80多家店关闭倒计时

  大歌星KTV作为全国最大的连锁量贩式KTV,原属于林氏投资集团,该集团董事长林宁实际上是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夫人,2010年6月大歌星正式并入万达集团,成为万达集团旗下的全国大型文化连锁企业,定位为集休闲娱乐、欢唱聚会、音乐美食于一体的文化娱乐场所。

  截至2014年9月,大歌星已在全国各地开设89家量贩式KTV门店,原计划到2014年底,大歌星门店总数达到105家,愿景做中国KTV行业领军品牌。

  但事与愿违,去年9月,万达大歌星13家KTV就因经营不善而关店,进入今年形势变得更加严峻,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下周万达大歌星旗下80多家门店将全面退出KTV领域,或被转让,或改变成餐饮、商铺等其他业态。

  目前已收购了10家大歌星的北京糖潮KTV创始人杨虎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作为惟一一家与万达总店直接大批量签约的企业,糖潮已经于6月10日完成第一批6家店的收购,7月10日完成第二批4家店的收购,由南向北已经收购了广州、成都、济南、唐山、大连、石家庄、佳木斯等地的大歌星,其中,广州、大连收购了2家。第三批将于下周之内完成,包括上海、无锡、东莞、南京等地”。

  目前,北京2家万达大歌星还在正常营业。但杨虎透露,“下周即将全面停业的大歌星也包括北京2家店。其中,大歌星石景山店因为所处区域比较成熟,将改成餐饮或其他经营方向。而通州店由于去年11月才开店,定价相对较高达到800万元,目前还没有完成转让”。

  各地大歌星店转让费在500万元/家,收购10家大歌星店就需要5000万元以上,如果把每年的租金包括在内,至少超过了7000万元,但是杨虎帮北京商报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在万达商业圈内,一家3500平方米左右的KTV门店收购价在四五百万元左右,但实际装修需要1000万元以上,而收购的门店内空调、防火等设备已经很完善,只需要小范围完善超市、服务或者局部精装。而且,多年运作的大歌星积累了一定的客户群,接手后能够把沉淀下来的会员再次吸收,地处综合商业中心的万达广场内,也会为KTV带来更多的家庭式消费。

  既然有其他KTV同行能接受万达大歌星店,那意味着KTV领域还是有收益的空间,对于万达大歌星而言,在背后有万达广场支撑消费的情况下,为什么会选择关店呢?

  盈利能力差成发展累赘

  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大歌星新开业5家店,累计开业86家店,整体收入为4.04亿元。同期,万达院线收入24.8亿元。与万达其他兄弟品牌公司动辄上百亿、千亿规模发展相比,大歌星的盈利能力并不高。

  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看来,文娱市场正在经历阶段性的变化,目前来看,用户社交形式已发生变化,只有一部分人选择KTV,导致KTV市场逐渐萎缩,该行业也进入微利时代,未来只会留下1/3左右的数量。

  而此前则有业内人士表示,在王健林的商业帝国里,大歌星KTV只是为了配合商业地产所做的一个配套项目,违背量贩KTV业态本身选址、运营管理等专业属性。

  对此,杨虎表示了认同,“万达退出KTV市场和企业转型有关系,KTV并不是万达的专场,只是作为万达广场建成后招商的方式之一,专业领域最好由专业人才来做,做得不好还不如只收租金”。

  除了自身定位的不明确,大歌星在运营管理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业内人士分析,“上市公司福利待遇高,人力支出大,从总部到区域,再到地方,管理层繁复,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KTV盈利模式。而且,子公司餐饮、设备、系统等需要更新时还得层层审批,并不能快速精准的以市场为导向变革”。

  无法机动更新、变革也造成大歌星自身的用户体验比较单一。很多网友抱怨,尽管大歌星被安置于高大上的万达广场内,但同等消费下,大歌星的点歌系统落后、音响效果一般、服务体验感差,成为用户放弃选择大歌星的原因。

  除了自身原因,外部环境也对大歌星形成了一定冲击,定位于高大上的万达大歌星并没有网络团购价格的优势,而且很多新型互联网、手机点歌方式等兴起的同时,新兴的主题、商务等多种形式的KTV已经对大歌星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多重困境下难以稳定发展的大歌星亏损也就成为了常态。

  加速转型成发展共性

  从钱柜大规模关店到大歌星的撤退,是否真如有些人所说,KTV已经成为了夕阳产业?在大歌星转让中,与万达签署了至少八年租约的杨虎并不这么认为,“不能把KTV当做暴利行业,它的盈利应该是正常回报,和做餐饮一样,要以实体产业的心态来看待”。

  大歌星的落幕不应该代表整个行业陷入了困境。对于接手后大歌星如何规划,杨虎表示,“首先要将品牌切换,然后最重要的是硬件的调整,从音响、点歌系统、超市货物、内部装修等都需要快速更新。而且,糖潮会对原先的人力进行合理配置,压缩成本,并针对性做优惠方案及后期宣传来吸引客户”。

  如何转型是摆在传统KTV面前最重要的一步战略。一位KTV从业者认为,目前来看,尤其是北京,高大上的KTV模式已经不适合市场,以前拥有5000平方米甚至更大场地的钱柜之所以能够运营,是因为全城用户都去支撑,而现在,随机式的组团越来越多,KTV也越来越多,用户更多会就近选择。尤其是最近两年发展起来的新店,在环境效果、房间数量,面积大小、系统新旧等方面都会形成很大的优势,这就需要传统KTV加速适应市场需求。

  在整个行业加速竞争和发生变化时,传统KTV要做的就是尽量抓住变革时机,目前互联网已经进入KTV产业中,“糖潮KTV应用的系统就已经与《最美和声》、《中国好声音》等热门音乐节目合作,可以从基层发现并输送人才,这也成为吸引用户的一种方式”,杨虎补充道,“此外,针对KTV自身的用户定位,突出自己的文化,无论是选择商务,还是主题式的KTV都要适应新兴人群。而且,将面积缩小在2000-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更适合,覆盖两三公里之内的用户即可,因为超出范围外又会有其他的KTV。”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陈丽君/文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