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数据生产基地探秘:地图是应该怎样“活”起来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17-09-08 08:19:33  阅读:4209 来源:新浪科技 作者:陈乔恩
​  新浪科技 张泽宇  现代社会,没有导航你还能出门么?你有没有想过,在精准的地图背后,每项数据是如何产生的?新浪科技27。

  新浪科技 张泽宇

  现代社会,没有导航你还能出门么?你有没有想过,在精准的地图背后,每项数据是如何产生的?新浪科技27日下午走进高德地图数据生产基地,揭开一张“活地图”背后的奥秘。

图1:高德地图技术副总裁于志杰

  活数据让地图每秒钟都不一样

  “没有数据,就没有地图服务;没有活数据,就没有活地图”,高德地图技术副总裁于志杰透露,“高德正在采取一种全新的方式做地图,数亿的用户每天使用地图和导航服务,所以哪里的路不通了,哪里的门店关闭了,我们都可以很快知道。”

  在数据中心大屏幕上展开的北京城区地图上,密密麻麻闪烁着无数移动的小点,这些都是当时在路上行驶的GPS定位回传。这些大数据首先能实时捕捉交通动态,获知各条道路的畅通情况、行驶车速、拥堵原因及事故、管制、施工等交通事件,并根据通行情况对用户的导航路线进行调整或提醒。

  高德地图在数据生产流程上有着发现、采集、处理、发布、回馈的闭环,新浪科技了解到,一起交通事故发生后,如果是交警推送过来的信息,10分钟之内就会呈现在地图之中,用户反馈的则需要一个验证的过程。

  不仅是交通事故,地图中的大数据无处不在。据介绍,道路上的诱导屏原来是通过地磁感应等物理监测方式获取,而通过高德地图与北京交警合作后,诱导屏通过无线网络就可以接收到实时信息,使数据做到分钟级更新。

  据官方统计,实时交通大数据中有78%来自于UGC众包数据,22%来自于出租车、物流车等行业浮动车辆。高德地图的实时交通动态事件数据中,更有85%来自于用户上报,其余来自于交管部门。

图2:ADAS采集车

  绕地球赤道197周的导航道路数据是如何“炼”成的?

  活数据也需要庞大的数据量来支撑,自2002年成立以来,高德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导航电子地图制作工艺、标准及采集、编辑、编译和质量保障系统。在数据积累方面,已拥有790万公里的导航道路数据,这个里程数可以绕地球赤道197周。

  这么多的数据都是如何产生的呢?于志杰打了个比方,“以前一个城市一年只采4遍,更新北京市地图可能要一年,最快也要6个月,但是现在更新一个北京市,一个月就能搞定。”只要有变化就会去看,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

  新浪科技也在地图采集员朱师傅的口中得到了相同答案,“每天跑的线路都是不一样的,都是根据公司的大数据监测而定。”新浪科技了解到,每名驾驶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采集车的采集员每天需要驾驶至少140公里,这还是在市区里,如果是在郊区则需要跑180公里,高速需要跑325公里。

  据朱师傅介绍,像他这样开着ADAS采集车的地图采集员在高德有几十人,他们需要担起整个中国的数据采集。朱师傅说到“只要任务路网下发,哪都得去,南边最远去过广东,北边更是哪都有,西藏、东北都去过。”也许你看到的只是地图上给你推荐的新道路,但这可能是地图采集员驱车千里的所到之处。

  一天的工作干完以后,朱师傅还要将影片的数据上传,并将硬盘快递回公司。据技术副总裁于志杰介绍,高德每天处理的数据量大概为几十TB。

  近年来,高德地图的自主专业采集能力正向在线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变。高德地图整个数据采集生产链条也由过去的人工主导、计划式采集生产,转变为由大数据、自动化主导的智能化采集调度与生产处理。

图3:高精采集车

  高精度地图厘米级数据采集让无人车更安全

  ADAS采集车精确度以米计算,而高精采集车则能精确到厘米级。于志杰表示,高德曾经说过不会做完全无人驾驶技术,而是去和一些厂商合作。

  新浪科技在数据中心看到了价值千万的自动驾驶级别高精度采集车,车顶的采集设备集成了CCD相机、激光仪、GPS天线等,可以实现同时进行高精度地图采集和三维影像采集。据高德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激光仪在每秒钟会打出100万个激光点,在路上所有可见的地线、树、电线杆等等都会被扫描,然后再加上影像会把它显示出来。

图4:高精采集车车顶的采集设备

  在今年的云栖大会上,高德汽车事业部总裁韦东对外宣布:在自动驾驶汽车开发测试期间,高德将免费向汽车行业的合作伙伴提供高精度地图数据,以促进地图行业新生态的构建。

  对此,在之后的采访中,韦东进一步解释到,对自动驾驶用高精度地图而言,地图数据的实时性更为重要。要想保持高精度地图的鲜度,靠任何一家图商自身的采集能力,也不是件易事。试想如果自动驾驶车辆将过时的地图数据作为参考,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将无法得到保证,高精度地图存在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

  高德地图数据中心总经理李艳霞向新浪科技透露,第一笔高精度地图商业订单已交付数据。相信不久就能看到搭载“活数据”的无人车。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