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9日开始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前一天,习近平接受英国路透社书面采访,对同英国领导人和各界朋友共商两国关系发展大计表示期待。同时期待着(访问)为今后一个时期中英关系绘制路线图,为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注入新动力,共同开启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
路透社称,习近平将于当地时间19日傍晚抵达伦敦,开启为期4天的访英行程。18日,路透社刊登对习近平的独家书面采访,问题涉及对此次国事访问的期待、中英金融合作、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亚投行运营、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作用、温室气体排放、南海争端、中国反腐海外追逃、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对中国足球的期待等十大方面,几乎涵盖西方社会对中国所有最热门的点。
习近平在采访中表示,英国表示愿做对华最开放的国家,这是一个明智的战略选择,也完全符合英国自身的长远利益。中国期待着同英国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展开合作。他对中英两国金融合作也给予高度肯定,表示“只要条件具备,中国愿意积极考虑加强两国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对于外界质疑中国今年是否能实现7%的经济增长目标,习近平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符合全年增长预期目标,也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增长最快的。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有快有慢是正常的。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7%,是在经济总量10万多亿美元的基础上实现的,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带来的增量比前几年两位数增长还要多。习近平表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经历新旧动能转化的阵痛,但中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的前景十分光明。
在国际社会关切的南海主权问题上,习近平表示,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任何人要侵犯中国的主权和相关权益,中国人民都不会答应。中国在南海采取的有关行动,是维护自身领土主权的正当反应。对本国领土范围外的土地提出主权要求,那是扩张主义。中国从未那么做过,不应当受到怀疑和指责。
当被问到“中国是否会有朝一日取代美国,成为世界警察”时,习近平表示,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多努力,不是想成为所谓的“世界警察”,更不是要取代谁。我们历来主张,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世界上的事情要由世界各国人民商量决定。
在反腐败国际合作问题上,习近平说,对任何国家来说,腐败都是民众最痛恨的现象。中国开展这方面的国际合作,是要将逃往境外的腐败犯罪嫌疑人缉捕归案,绳之以法。
在采访最后,路透社向习近平问起中国足球的发展前景。习近平说,我对中国足球的最大期待,就是中国足球能跻身世界强队,使足球运动为增强人民体质、激励人们顽强奋斗精神发挥重要作用。我相信,中国足球一定会得到更大发展,也将为世界足球运动作出自己的贡献。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在习近平即将访英之际,中国媒体18日播出了对英国首相卡梅伦的访问。卡梅伦说,英国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将进入“黄金时代”,英国的国际地位和中国的经济投资将带来双赢局面。卡梅伦对于中国经济表示出信心,“显然目前中国正解决一些问题,我认为增长会继续下去。”
对于习近平到访,英国媒体非常。英国《每日电讯报》18日说,“欢迎习近平的红地毯正在铺设,迎接贵宾到来的每一处准备都细致无比”。英国《卫报》称,习近平访问期间,有望与英方签署涉及医疗、飞机制造和能源领域、价值数十亿英镑的150多项协议,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可能是英国同意中国参与设计和建造位于埃塞克斯的布拉德韦尔核电站。中方希望该工程成为其在全球展销核技术的一扇国际橱窗。除此之外,英国还希望促进伦敦成为人民币离岸结算中心的地位,并增加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贸易往来。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上月访华时,曾公布要在2025年之前使中国成为英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的计划。BBC称,这是中国国家主席十年来首次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尽管外界对英国是否会继续留在欧盟,以及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等问题有所担忧,但预料习近平访英的行程将在非常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英国剑桥大学校长博里塞维奇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英国期待习近平的访问,“此访必将有力推动英中两国文化、人文交流取得更大的发展,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环球时报》记者18日在伦敦看到,从伦敦著名的特拉法加广场通往英国白金汉宫的皇家大道上,到处都飘扬着中英两国的国旗。英国时间18日凌晨5时,白金汉宫骑兵仪仗队的士兵们已穿戴整齐进行集训彩排。 在位于伦敦市中心的皮卡迪利广场,巨大的广告牌上,打出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英国的字样。在莱斯特广场的中国城挂起红灯笼和彩旗,呈现出节日般的景象。
法新社称,在“中英爱情故事”中,相恋双方一个是雄心勃勃的亚洲大国,一个是渴望吸引投资的欧洲金融中心。英国对吸引中国在其基础建设领域的投资表达了强烈的政治意愿。中国目前已在英国进行了一些基建投资,比如习近平23日将登机返程的曼彻斯特机场就有中国投资。德国《南德意志报》的报道认为,英国正用“最红的红地毯”欢迎习近平来访。中国在国际政坛日趋活跃,开始对欧洲乃至全球规则产生影响。一场“争取中国青睐”的比赛正在欧洲掀起。
【环球时报驻英国、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黄培昭 青木 徐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