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曹丕非常信任司马懿。历史记载书记载了曹丕最终将皇位传给了儿子曹叡,而司马懿也一如既往备受着曹叡重用,而众所周知的是,关乎司马懿谋逆之心以及负面的评论早已经被众人议论纷纷。司马懿为什么害怕曹叡?
曹叡是个英明之主,如果他在世,足以制住司马懿。但可惜英年早逝,只活了三十六岁。临终之前,曹叡不得不对江山的稳固性加以考虑。而曹叡的儿子曹芳只有八岁,如果不妥善解决好司马懿的忠诚问题,曹芳根本没法掌控全局。大权必然旁落。
曹叡是不信任司马懿的,无论是家族个性的遗传,祖父曹操的教诲,仍是关于当时权力构架的组织,终究托孤时为司马懿组织了曹爽这个死对头,都表现出曹叡关于司马懿的不放心,但是曹叡想降服司马懿的心,让他为曹魏统一天下耗尽最后一滴汗水。司马懿既要体现出自个的价值,又不能让曹叡这个大老板心生猜疑,上天给他组织了两个贵人:诸葛亮、陆逊。
在我看来,三国前期的均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司马懿、诸葛亮、陆逊三巨子的存在,司马懿尽管善晓兵机可是一直被店主防范,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被重用;诸葛亮即便有神鬼莫测之才,究竟西蜀这家小公司只能牵强支持,无法完成他的雄图伟业。
东吴的兵将已经在中原失败太多,陆逊也只好安心固守江南一隅。毕竟他们的才能在各自的国家是无出其右,所以曹叡并不是不想杀司马懿,而是不能杀,否则魏国没了这件核武器,拿什么去抵挡诸葛亮和陆逊这两个家伙。
所以司马懿能够安安稳稳地在曹叡朝,应当好好谢谢这两个对手。我们有没有发现诸葛亮身后,司马懿逐渐被削去兵权,紧接着即是陆逊被孙权清理出权力中心,可见其时的统治者是多么的实际、严酷。
为了能持续生计下去,司马懿还活跃投合曹叡的喜好,当诸葛亮身后,曹叡认为最大的威胁现已不见,便大举吃苦,大修宫室,魏国大都大臣劝阻曹叡要勤政爱民,这儿却没有司马懿的声响,他采纳缄默沉静支撑的态度,曹叡关于他放下点了戒心。就这样司马懿度过了这一关,曹叡却自以为得计,埋下了祸患。
曹叡托孤的时候,诸葛亮已经殒命五丈原,用生命实现了他对刘备许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承诺。曹叡所要做的就是把诸葛亮当成一个标签,示范给司马懿看。司马懿和诸葛亮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两人在各自政权里的职位、地位也大致相当。而且,诸葛亮已经盖棺论定,这个“拟人化的标签”的内涵已经凝固,不可能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化了。所以,用“诸葛亮标签”来约束司马懿就再恰当不过了。